你的位置:上海快三下载安装 > 新闻动态 >


一动就出汗, 吃什么药? 5种实用止汗中成药, 收藏备用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7:41    点击次数:87


热浪滚滚的夏天,很多人稍微动一动就汗流浃背,衣服湿透粘在身上,止都止不住。这到底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?又该怎么调理呢?今天黄药师就来好好聊一聊。

从中医角度讲,汗是人体的津液所化,出汗太多主要原因有两个,一个是“虚”,一个是“热”。

“虚”,主要是气虚或阳虚,肺气不足,营卫不和,管不住出汗的 “阀门”,津液就外泄了。

“热”,又分虚热和实热。

虚热是阴虚火旺,身体的阴阳失衡,阴少了,显得阳相对旺盛;

另一种是实热——邪热郁蒸(湿热或肝火),身体的阴阳失衡,阳太盛了。

虚实之间不是绝对的,可能互相夹杂,也可能互相转化。

1、 白天出虚汗:自汗

自汗是指白天经常出汗,走路出汗,吃饭出汗,动一动出汗更厉害,关键是出完汗之后感觉完汗还浑身没劲,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。

自汗的原因,主要是气虚或阳虚引起。

改善自汗可以选择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或者桂枝加黄芪汤(桂枝、芍药、黄芪、甘草),补肺气,固卫气,汗就守住了。如果汗多,可以加一些敛汗的药材,如麻黄根、糯稻根、龙骨、牡蛎等。

中成药方面,可选择玉屏风颗粒/口服液(表虚不固自汗怕风)、虚汗停颗粒(气阴不足之自汗)、复芪止汗颗粒(气虚多汗)。

图片仅供参考,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
2、 夜间出汗、手脚心汗多:盗汗

盗汗是夜里睡眠中出汗,醒来汗就停止了。盗汗的原因常常是因为阴虚,常伴有午后阵阵发热,脸颊发红,舌红少苔,失眠烦躁,手脚心热等阴虚症状。

盗汗的方子,可以选择当归六黄汤(当归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黄芩、黄柏、黄连),滋阴泻火,固表止汗。如果汗多,可以加敛汗的药材如麻黄根、糯稻根、龙骨、牡蛎等。

中成药可以选择六味地黄丸(滋养肾阴)、麦味地黄丸(补益肺肾,适合发热不重者)、知柏地黄丸(滋阴降火,适合潮热严重者)、大补阴丸(滋阴降火,适合阴虚火旺严重者等。

图片仅供参考,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
饮食上,多吃点银耳、百合、梨子、山药、荸荠这类比较润的食物,少吃油炸烧烤这些“添柴加火”的东西。

3、 汗黏而黄、腋下汗多:邪热郁蒸

青壮年出汗,常见的是因“实热”而出汗,汗黏而黄,腋下汗多,出汗前感觉热,运动或吃饭时更严重,可能还伴有烦躁、脸颊发红、口苦、尿黄、舌苔黄等实热特征。

这种出汗,常是因为平时饮食喜欢吃辛辣油腻高热量食物,或喝酒太多,平时体质偏湿热所致。

方剂可选择龙胆泻肝汤加减,中成药可选择龙胆泻肝丸(肝胆湿热)、四妙丸(下焦湿热)、藿香清胃胶囊(肠胃湿热),清热除湿。

图片仅供参考,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
这类人的日常饮食一定要清淡,火锅、烧烤、啤酒这些“助湿生热”的尽量少碰,多吃苦瓜、绿豆、冬瓜、薏米这些清热祛湿的食物。

4、 头汗多:有热或虚阳浮越

头汗多大多是因为热证,如心肺热盛、胃热、脾胃湿热,都可能引起头汗多的情况。也有可能是虚阳浮越。有的人是进食辛辣、热汤,或者喝酒后,头汗出的厉害,主要是阳气上蒸所致。

方剂可以选择含有栀子、淡竹叶、芦根等的方子,中成药可选择栀子金花丸、清胃黄连丸等,平时可以多吃点绿豆、莲子、绿茶、菊花茶等清心火、清胃火的食物,并减少辛辣油腻高热量食物的摄入。

图片仅供参考,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
5、心胸汗多:心气血不足

有的人胸口心窝总有一团汗液,肚子反而是冰凉的,大喘气、心慌,运动时更重,这常属于心肺气虚。伴有腹胀、便溏、失眠,多属于心脾两虚;伴有心烦失眠、腰膝酸软,多属于心肾不交。

常用方可用归脾汤、生脉散(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)加减,尤其适合心脾两虚引起的心胸汗多,还伴有心悸气短,吃不香,睡不稳。出汗严重者,可以加五味子、牡蛎、浮小麦等敛汗。

中成药方面,可选择归脾丸(补气血,养心脾)、天王补心丸(滋阴养血)、生脉饮口服液(补气阴,止心慌气短出汗)。

图片仅供参考,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
黄药师小贴士

以上药方仅供参考,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,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。

改善异常的出汗,急不得。尤其那些因为体质问题(比如湿热、胃火)或者长期虚弱引起的,更需要长期调理,才能“标本兼治”。同时还要管住嘴,吃得清淡健康些,慢慢改善体质,出汗多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。



上一篇:谱一生柔情,融一世温馨【情感美文】

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热点资讯

    相关资讯